心臟和循環

首次人類研究表明,白藜蘆醇越多,血管越健康

在對不同實驗動物進行了數千次有希望的測試之後,紅酒藥物白藜蘆醇的主要成分現在也首次在人體研究中證明了其有效性。 在超重和未經治療的高血壓男性和女性中測量了通過動脈的血流。 這些心血管危險因素通常會影響動脈對壓力的反應性及其彈性。 對於這些生物標誌物,白藜蘆醇顯然具有積極作用。

在雙盲比較中,測試對象服用了30、90或270毫克白藜蘆醇或無效的安慰劑。 休息一個小時後,在自行車測功機上騎車十分鐘後,測得的血流引起的動脈擴張(血流介導的擴張)為最大心率的75%。

了解更多

中風研究人員的驚喜

當血液中缺少某些免疫細胞時,中風更無害。 維爾茨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血液”雜誌上介紹了這種以前未知的機制。

在德國,每兩分鐘就有一個人中風。 原因通常是供應大腦的血管阻塞。 那些在中風中倖存下來的人可能會遭受嚴重的殘疾,例如言語障礙或癱瘓。 原因:大腦因供血太少太久而受損。

血管通常被凝結的血液阻塞。 將這些栓塞溶解或防止其形成,是治療和預防中風的重中之重。

了解更多

減肥有助於修復受損的血管

對內皮祖細胞功能的新見解

肥胖會破壞心血管系統血管的自然修復過程。 減肥可以扭轉這種情況。 由德國心臟研究基金會與德國心臟基金會共同贊助的一項研究項目表明了這一點,該研究項目來自哥廷根的研究人員。 它是基金會目前支持的 24 個研究項目之一。

由教授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 醫學。 來自哥廷根大學醫學中心心臟中心心髒病學的 Katrin Schäfer,即所謂的內皮祖細胞。 這些細胞來自骨髓並在血液中循環,已知有助於保護血管內層(內皮)。 “當心肌血流量不足時,這些細胞會通過促進新血管的形成而發揮作用,”Katrin Schäfer 解釋說,“或者它們在血管壁受損時提供幫助,使其能夠再次再生。 ” 相比之下,心血管疾病的幾個危險因素,如吸煙、血糖和膽固醇水平升高,會惡化內皮祖細胞的修復功能。

了解更多

更有效地治療心髒病發作和中風

維爾茨堡研究人員闡明凝血機制

缺乏凝血的關鍵蛋白質磷脂酶 D1,可防止心髒病發作和中風,而不會影響生命過程本身。 維爾茨堡教授周圍的科學家。 維爾茨堡大學 Rudolf Virchow 中心的 Bernhard Nieswandt。 這意味著該蛋白質可以在未來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因為目前可用的大多數藥物都會增加不受控制的出血風險,從而使治療更加困難。 科學家們於 05 年 2010 月 XNUMX 日在“科學信號”雜誌的在線出版物上描述了他們的結果。

心髒病發作或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是西方社會最大的健康問題。 動脈循環障礙是造成這種情況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當血管被血塊阻塞時,就會發生這些情況。 這种血凝塊通過血小板的積聚在受損的血管壁上形成。 如果它們到達受損區域,它們會被血管壁激活並改變它們的形狀和表面特性,以便它們可以相互粘附並粘附在血管壁上。 如果血凝塊太大以至於關閉了整個血管,則無法再為以下組織供血。 這在心臟、大腦或肺中尤其可悲。 發生心髒病發作、中風或肺栓塞。

了解更多

鐵療法可以幫助許多心髒病患者

測試顯示更好的表現和更好的幸福感

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 的研究人員發現,靜脈補鐵可以顯著改善許多心髒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由 Virchow-Klinikum 校區醫學診所的 Stefan Anker 教授領導的團隊專注於心髒病學,對鐵療法對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響進行了世界上第一項重大研究。 他在最新一期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上報告了他的結果。

“缺鐵會導致大量嚴重疾病,”Anker 教授解釋說。 眾所周知,缺鐵通常會導致腫瘤貧血、肺病或腎病。 身體要么產生過少的紅細胞色素(稱為血紅蛋白),要么產生過少的紅細胞,這會導致身體虛弱、氣短、頭痛、昏厥和失眠。 即使在今天,這些患者也經常接受鐵注射。 “然而,到目前為止,沒有人想過測試鐵對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安克教授強調說。 “我們的小組能夠確定靜脈注射鐵劑不僅顯著幫助患有心髒病的貧血症患者,而且還有助於那些疾病“僅與無貧血症的缺鐵相關”的患者。

了解更多

為什麼“濃”血可以預防心髒病發作

海德堡科學家解釋“循環”/動物模型研究中的臨床悖論:血管中的沉積物得到穩定

“濃稠”的血液會導致心髒病發作或中風,但它也可以預防它們。 海德堡醫科大學醫院的科學家們首次在動物模型中闡明了這一臨床悖論的機制:傾向於更強烈地凝結的小鼠在血管中具有更厚的沉積物(斑塊),但這些沉積物更穩定。 這意味著這些斑塊與血管壁分離並阻塞血流的風險較小。 研究結果發表在高級期刊《循環》上。

原則上,血液凝固得越多,血管阻塞的風險就越大。 血液稀釋藥物可防止這些並發症。 然而,臨床研究尚未能夠證明凝結趨勢的增加對新血管壁沉積物的形成也有不利影響。 私人博士Berend Isermann,海德堡醫科大學診所內分泌、代謝和臨床化學系高級醫師(醫學主任:Peter Nawroth 教授)及其團隊現在找到了對此的解釋。

了解更多

指令將患者置於急性心肌梗死後的風險中

心髒病專家批評聯邦聯合委員會關於氯吡格雷治療的新指南

20.8.2009 年 5 月 7 日,聯邦聯合委員會 (G-BA) 提出了急性冠脈綜合徵伴或不伴 ST 段抬高後氯吡格雷處方指南。 對於沒有 ST 段抬高的患者(不穩定型心絞痛和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建議將 ASA 與 ASA 聯合治療持續 XNUMX 個月,但 G-BA 對心肌梗死和 ST 段抬高的患者沒有發現(STEMI) 氯吡格雷處方的適應症。 他在這里為接受纖溶治療的 STEMI 患者破例。 但在這裡,雙重血小板抑制也僅適用於住院期間(目前通常為 XNUMX-XNUMX 天),儘管這些患者通常接受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並植入支架。 該指南與所有國家和國際指南相矛盾,並危及急性 STEMI 後患者的生命。 正如最近公佈的德國心髒病發作登記數據顯示,德國絕大多數 STEMI 患者目前正在接受支架(血管支持)治療。 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停用氯吡格雷後不久,缺血事件的發生率特別高,氯吡格雷是支架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險因素,尤其是在近期發生 STEMI 和支架植入的患者中。 因此,該建議將使許多德國心髒病患者面臨無法估量的再梗死和/或死亡風險。

STEMI 和 NSTEMI-ACS 之間治療持續時間的差異在病理生理學上已經過時,並且不符合歐洲和美國專家協會的當前指南。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兩種實體都是基於急性斑塊破裂和/或冠狀動脈血栓形成作為急性事件,因此具有密切相關的發展機制,這兩種情況都基于冠狀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 因此,專業協會建議 ACS 患者接受 12 個月的 ASA 和氯吡格雷治療,無論初始心電圖如何。 沒有關於 STEMI 後直接長期治療的隨機研究這一事實並不意味著這些患者不會受益。 相反,來自 CHARISMA 研究的數據表明,即使在具有長期梗塞病史(> 24 個月)的患者中,單獨使用 ASA 治療的雙重抑制效果也更好。 此外,德國註冊數據令人印象深刻地顯示了這種 STEMI 療法的好處。 出於倫理原因,在 STEMI 患者中進行的隨機安慰劑對照研究不再可行,特別是因為加強血小板抑制的益處可以在最近發表的兩項大型研究國際指南中得到證實,而不是 G-BA 的建議。 在 STEMI 後過早停用氯吡格雷並導致支架血栓形成的情況下,肯定會要求追索權。

了解更多

L-精氨酸改善血管健康

在對幾項研究的分析中,中國科學家證實,蛋白質成分 L-精氨酸可以防止內皮功能受損患者的血管收縮。

血管和心臟疾病仍然是德國的第一大死因。 蛋白質構建塊 L-精氨酸具有血管舒張作用,因此可以防止血管收縮。 來自中國的科學家現在已經證實了這一點,他們分析了有關該主題的幾項選定研究。 雖然健康人的血管會隨著血流量的增加而擴張以保持血壓恆定,但在內皮功能受損的患者中這種反應會減少。 在檢查的研究中,這些受益於 L-精氨酸的口服給藥。 三到六個月後,他們的血管比觀察期開始時更好地適應了增加的血流量。 另一方面,健康的人沒有表現出額外的改善。

了解更多

耐力運動可以絆倒心臟

有規律的、適度的耐力運動,如慢跑或騎自行車,通常被認為對健康有益。 對於有心臟問題的人來說,情況可能有所不同。 巴塞羅那醫院診所的醫生路易斯·蒙特在柏林的一次大會上報告說,馬拉松運動員、騎自行車者和其他耐力運動員明顯經常因心律失常入院。

有關大會的英文新聞稿的更多信息:

了解更多

心髒病專家呼籲對心房顫動進行綜合治療

AFNET-EHRA 共識會議結果

心房顫動是一種漸進性和普遍性的疾病,其頻率正在增加。 德國約有一百萬人受到影響。 房顫會增加中風的風險,損害生活質量並與過早死亡有關。 然而,目前可用的治療方案無法可靠地預防心律失常的這些後果,包括現代心律維持療法。 因此,專家呼籲對房顫患者進行更早、更全面的護理。 這是國際專家峰會的成果。

由心房顫動能力網絡 (AFNET) 和歐洲心律協會 (EHRA) 聯合組織的共識會議於 2008 年 70 月由來自科學和工業界的約 2 名心房顫動專家參加。 發起人是來自明斯特的心髒病專家 Günter Breithardt 和 Paulus Kirchhof,以及來自倫敦的 John Camm 和來自馬斯特里赫特的 Harry Crijns。 會議結果現已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執行摘要 [1])和《歐洲心臟雜誌》(全文 [XNUMX])上,並在柏林舉行的歐洲心臟大會上發表。

了解更多

即使不運動的人也能避免心髒病發作

更多的運動和更少的卡路里:埃森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找到了為什麼這個簡單的公式可以保護身體免受心髒病發作。

人口變化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新的挑戰:由於醫療保健的改善,西方世界的人類越來越老。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嚴重心髒病發作的風險也會增加。 心臟所攜帶的一種天然保護機制正在逐漸喪失。 但也有好消息:這種“心臟保護”的喪失,正如醫學上所說的心臟的先天保護功能,可以逆轉——用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大量運動和低熱量食物讓心肌恢復在他們的腳趾上。

了解更多